一年一度的高考,承载着孩子与家长的希望,面对这种重要的考试,考生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这种压力又带来新的焦虑,担心会影响考试的发挥。确实,如果考生过度紧张,临场发挥是会受到影响,因为焦虑的心态不仅会消耗精力,分散注意力,而且还会降低自信心,造成明显的失误和思维困难。因此,如果孩子感受到压力对自己的影响,就需要及时调节了。
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压力就是最好的呢?当然不是。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变成前进的动力,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效率。压力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抛物线,当没有压力时,也就没有效率,随着压力的增加,效率也在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个临界点时,效率又会急剧下降。我们试想,如果考试没有时间的压力,恐怕我们连题都做不完,同样,一场比赛如果没有竞技的压力,运动员也不会有那么好的爆发力和意志力去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高考也是一场比赛,赛的就是各自的智力和毅力,所以一定的压力是必须的,它能帮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极限。
那么压力的临界点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才能把压力调节到一个适度的状态,让它成为我们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引入心理能量这个概念。
心理能量就是维持自我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的心理力量。抑郁症患者心理能量最弱,他们虽然身体健康,却无法从事最简单的事务,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和行动,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身体做不到,而是没有心理力量去做。这就是压力过大给人造成伤害的极端状态。可见,当心理能量处于缺乏状态时,就是压力过大的那个临界点。
所谓缺乏就是入不敷出,即心理能量的消耗大于获取。对于高考学生来说,消耗心理能量的地方很多。首先,学习本身要耗能,专注、思考、面对和克服困难,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同时,自我怀疑、自我责备和贬低,以及对考试结果的患得患失等,也会耗费很多心理能量,甚至比学习本身更加耗能。而且,这部分消耗是不做功的,用于学习的耗能可以转化为学习效率,而这部分心理负担不仅不产生效率,反而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
这些被耗费的心理能量需要及时得到补充,才能维持正常的心理过程,那么补充的途径是什么呢?这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感觉剥夺实验。受试者被安置在一个缺乏刺激的环境中,每天可以获得可观的奖金。结果发现,受试者很难熬过三天的时间,而且过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下降、思维迟钝,甚至出现幻觉。这个实验说明感觉与心理能量的关系,有感觉就能带来心理能量,而被剥夺感觉的受试者则会出现心理能量的耗竭。抑郁症的患者虽然没有被剥夺感觉,但由于他们的心理结构出了问题,所以无法再对生活有感觉,这种无感的状态令心力枯竭,连最简单的事也做不了。
可见,凡是能给自己带来感觉的东西,就能补充心理能量。这种感觉有肉体层面的快感,如享受美味佳肴,欣赏美丽风景,体验运动的快乐等;也有心理上的满足感,如获得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以及来自他人的支持、鼓励等;还有精神上的意义感,如审美情感、使命感、仁爱精神等。
心理能量获得的多少,与感觉的丰富性有关。比如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就比较容易获得心理能量,即使在面对高考压力时,也能够通过兴趣爱好补充心理能量,从而缓解压力。看场电影、打个游戏,或者听听音乐,到球场上运动一下,都能够为自己“充电”,为持续承担压力提供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劳逸结合。
同时,心理能量获得的强度,还与我们体验感觉的性质有关。从肉体快感上获得的感觉往往是短暂的,提供的能量级别都比较弱,如果单从这一方面来获得心理能量,就需要耗用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学生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反而更加贪玩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通过玩来补充被压力夺走的心理能量。
心理层面的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以及他人的鼓励,也是不少学生获得心理能量的重要途径,当情感上得到他人的支持,学习成绩取得进步,对自己充满信心时,就会觉得干劲十足,这种心理能量的级别虽然比较高,但毕竟需要依赖某种结果的达成才能实现,容易产生挫败感和患得患失的心态,从而得不偿失。
最优的获能方式应该是自主的,不依赖外在刺激和结果的好坏,也可以在过程中持续为自己提供能量,这就只有精神层面赋予的意义感才能做到了。当一个人有自己钟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时,投入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的激励作用。理想是一种情怀,当这种情怀的表达具有超越成败得失的意义时,自我就拥有了自己的信念,投入信念的过程,也就具有了审美的意义。这样,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败的耗能过程中,这种精神上的意义感,也能够不断地提供心理能量,让自我可以因这种内在力量而变得坚韧。
所以,对于高考学子来说,心理压力调节的关键就是要让心理能量的获取和消耗达到某种动态平衡,一方面减少没有效率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减少自责和自我否定,增加自我激励,不管现状如何,都选择相信自己,这样不仅能够节约不少心理能量,同时还可以为自己增加能量。另一方面学会劳逸结合,有计划、有节制地安排一些兴趣爱好,做到张弛有度。比如安排运动休闲的时间,尽量保证睡眠时间等,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都能够“充电”,但要注意的是“充电”时间不能太久,因为这同样也会耗费精力、时间,增加心理压力。
以上两个方面能够做到,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获得精神层面的心理能量,即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一个富有激情的奋斗目标。理想对自己来说越有意义,为自己提供的心理能量也就越强大和持久,它可以帮助自己超越现实的得失,产生百折不挠的心理力量。因为理想是自主的选择,它并不依赖外在条件而存在,同时,自我是投身于理想之中,理想比自我的成败得失更重要,这种自主的献身状态往往是忘我的,不容易被患得患失分散精力,反而能够为每一个努力的当下赋予意义,这意义不再由以后的成败来界定,而是投入本身带来的,从而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提供承担压力的勇气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