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 | 专家介绍 | 咨询指南 | 心理障碍手册 | 症状与咨询 | 婚恋·情感·性 | 儿童青少年 | 覃浪峰专栏 | 陈虹专栏

在线心理测评 | 心理问答 | 心理学词典 | 职场心理 | 咨询师手记| 每日灵粮 | 心理学培训 | 心灵之家资讯 | 网络/电话咨询




 

【心灵寄语】

  青春的岁月有着无穷的梦想与希望。它清纯可爱,但也不免苦涩难耐。
  爱子之心,就是以孩子的心为心,分享他们的欢乐,品尝他们的痛苦,和他们站在一起,给予他们可以独立的力量和勇气。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028-86088116
QQ 号:404955902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上午9点--晚上21点
地  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2号楼1单元406号
   


孩子为什么磨蹭

作者:赵岚  发布时间:2016-12-07  查阅次数:3646 次

    孩子磨蹭是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孩子磨蹭的心理动机,以及形成磨蹭的互动模式。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包括

    1.孩子不清楚这个行为是谁的需求。

    2.孩子没有会体验磨蹭行为的后果

    3.互动模式弱化了孩子,阻碍了个体自主性的

    4.言传身教的影响  

    正好不久前儿子因为吃饭磨蹭被老师“告状,姑且作为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原因是最近在幼儿园吃饭总需要老师催很多次,直到最后要收餐了才匆忙大口吃完。儿子食欲不错,并不是一个吃饭让人操心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而且我的记忆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决定找出原因,彻底解决下这个问题。

    于是在家里,我跟5岁的儿子聊了聊。我问他:小虎,你跟妈妈说说,你觉得你吃饭是谁的事情?他立回答“我的。”(设问)

    我接着说:别急着回答,好好想想,当妈妈着急催你吃饭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儿子瞪大眼睛,有些迷糊了。(具体化)

    “那么多人关心你吃饭,老师,妈妈和姥姥都在你,你会不会感觉我们的事呢。” “真的搞不清楚.”儿子困惑的说。(澄清)

    其实我不止一次告诉过儿子,吃饭是吃饱自己的肚子,吃不饱也是饿自己肚子,虽然说过,但是我的行为让孩子体验到的是你们都比我更着急吃饭的事情。

  我反省了自己的行为,然后告诉儿子说“这件事妈妈没有做好,其实你早就可以自己好好吃饭,而我一看到你吃慢了,或者停下来,就忍不住反复的催促你,那个时候你什么感觉?“不高兴,不想吃饭了过度的关心和管教而感觉被否认,被弱化)

  “是我做的不好小虎长大了,以后妈妈再不会催你吃饭了。我保证老师,姥姥以后都不会催了。因为我们都相信你能做好自己的事,对吗?”“是的,我都长大了!”儿子裂开嘴笑了,直点头我能感觉他的开(被理解和信任很欣慰,人人都一样)。

  “还有什么问题吗?“我问,他抱着我,真的说,“还有问题,有时候我在幼儿园真的吃不完两碗,老师会说我是不专心,没吃好。”(孩子主动提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和)

    我说:“老师是特别关心你,才会那么担心的,但是我会去跟老师沟通,吃多少自己决定,可以跟老师说只吃一碗,甚至不吃”“真的”儿子看着我,半信半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我接着说:但是,过了吃饭时间,就是饿了,也只能自己忍一下,待下一餐,好吗?(让孩子有体验的机会)儿子听到可以自己做主,很高兴,同时也很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说“有时候不太饿,还是要吃一碗,好一些。(自主性调动起来,开始捉摸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我如实跟老师做了沟通,一致同意试行看看。结果是让我们大家都期待的老师说儿子不用提醒也能好好吃饭了。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我遇到过有几个妈妈不断抱怨孩子做事拖拉,试了多种办法也不解决问题,而这几个妈妈自己就有磨蹭不守时的习惯。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在责怪孩子的时候,是否也该好好反省下自己呢。

  刚参加了儿子幼儿园春季的家长会,很多妈妈最困扰的问题是我的孩子问为什么这么磨蹭,早上穿衣磨蹭,吃饭磨蹭,晚上刷牙洗脸磨蹭……

  从众多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次磨蹭行为的背后,总有一双焦虑的眼睛在过度关注着,生怕孩子因为拖拉错过了什么似的。孩子磨蹭其实是与家长老师一系列互动行为模式的后果而已。

  正是家长焦虑的心情和催促的行为造成了儿童的需求困惑,究竟是谁需要吃饭?刷牙保护又是谁的牙齿……这种无时不刻的“监督“弱化了孩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孩子的能力,阻碍了自主性的成长;实质透露的是一种不信任,这种感觉会让人感到不愉悦,甚至抵触情绪的产生。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那我如果不催的话,早上可以磨蹭半个多小时,吃不到早餐,还会迟到等等。其实少吃一两顿,可能会饿,但不至于影响身体;迟到了,可能会受到批评或者孩子自己也有难堪的感觉,可这不正好给孩子一个学习承担后果的机会吗?

  如果仅仅停留在讲道理层面上,缺乏体验,对个体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比如饿和饱,苦和乐,都是需要比较才能感受的,正是这种真实的体验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孩子才会真正的成长。

访客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