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 | 专家介绍 | 咨询指南 | 心理障碍手册 | 症状与咨询 | 婚恋·情感·性 | 儿童青少年 | 覃浪峰专栏 | 陈虹专栏

在线心理测评 | 心理问答 | 心理学词典 | 职场心理 | 咨询师手记| 每日灵粮 | 心理学培训 | 心灵之家资讯 | 网络/电话咨询




 

【心灵寄语】

  青春的岁月有着无穷的梦想与希望。它清纯可爱,但也不免苦涩难耐。
  爱子之心,就是以孩子的心为心,分享他们的欢乐,品尝他们的痛苦,和他们站在一起,给予他们可以独立的力量和勇气。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028-86088116
QQ 号:404955902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上午9点--晚上21点
地  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2号楼1单元406号
   


赵清华:警惕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作者:赵清华   发布时间:2016-12-06  查阅次数:3411 次

我接到不少因人际关系、学习、工作问题前来咨询的个案,这些人普遍敏感、自我中心、缺乏毅力、回避问题,究其原因,好多都源于小时候家长的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他人的过度照顾和包办。从字面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甚至知道过度保护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可在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的家长(包括我自己)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着过度保护的行为,那是因为我们疏于去识别自己的行为,而且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是对孩子的爱。

过度保护包含生活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内容。生活层面的过度保护是显而易见,容易察觉的行为,而心理层面的过度保护是不易察觉,对孩子危害更大的一种行为。

生活层面的过度保护

生活层面的过度保护一方面指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包办。809000后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生命唯一的延续,作为父母,当然不允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任何闪失,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成长,尽自己所能地为他们排除、抵挡一切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的机会。在孩子小的时候这样不让碰,那样不要他动手,事事代劳。等孩子上学了,在拿成绩说话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下,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父母不忍心也不舍得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家务劳动或其他生活体验上,只要他/她学习好就行。于是孩子在成人之前始终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生活层面的过度保护另一方面表现在及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特别是物质需求),孩子要啥买啥,甚至主动为孩子买很多东西。809000后的父母多数是6070后,他们都经历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在内心形成一种缺失的心理,只不过那个时候,家家情况都差不多,很容易找到心理平衡。可等他们做父母的时候,物质经济成倍数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吃、穿、用、玩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充斥着他们的眼球,更狠狠地撞击着他们那曾经缺失的心,他们想,是时候弥补了。他们要弥补曾经缺失的一切,还暗暗发誓绝不让自己的下一代再经历他们的尴尬。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决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学习、经济还是生活方面都不能落后于人。于是他们尽可能地满足着孩子一切的需求和愿望,孩子想要什么就尽可能地满足他什么,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就算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别家孩子有的,自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于是我们就在这种攀比、补偿的心理下,把我们的孩子过度保护成了温室的花朵,骄横的公主,跋扈的王子。

心理层面的过度保护

如果说生活层面的过度保护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心理层面的过度保护则是隐晦的,不易察觉的。举个例子,对于孩子的成绩,我一向觉得自己看得开,我认为考试只是检测孩子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工具而已,它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恰好考试的内容是孩子熟悉的,那就容易出好成绩,成绩不好也不能说明这个孩子就不行。学生时代只是他人生马拉松上的一小段历程而已,成绩好坏不必过于执着。但每次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内心都会有一种隐隐的焦虑和不安。我明确知道自己不是担忧他因此而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大学,从此过不上好的生活该怎么办。我知道他的人生之路得让他自己走,我无法替他完成,可我还是紧张。那我究竟在紧张和担忧什么呢?我一步步地追问自己,最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自从学了心理学之后,我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我太希望孩子心理健康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太害怕孩子心理不健康了。我舍得他承受身体上的痛苦(比如他骨折、手术),生活中也不会无原则地满足他的要求,但我却害怕他遭受心理上的痛苦,怕失败、挫折给他带来心理上的打击和伤害,怕他就此丢失自信,怕他从此一蹶不振,总之,怕他的心理受到伤害,怕他因此心理不健康。所以一旦他遇到困难或挫折,我心里就会隐隐地紧张,纠结着该如何安慰他,鼓励他,陪伴他才能让他心理健康地成长。

像我这种对孩子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快乐与否,也就是对孩子心理层面的过度忧虑,依然是一种过度保护。而且我认为它比生活上的过度保护对孩子的危害更大。生活上的过度保护,直接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继而产生一种无能感,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而对孩子心理上的过度保护,则会直接导致孩子的无力感。这种行为背后其实有个潜台词:你是脆弱的,你没有能力去承受困难和挫折,所以我要帮助你、保护你不受伤害。当我们把内心的这种无意识的想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产生投射性的认同,也认为自己是脆弱无力的,是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是需要别人帮助和保护的。试想一下,一旦有了这种无力感,他还怎么能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呢?恐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逃避问题,逃避责任,逃避感情,甚至逃避生命。自理、动手能力比较容易通过学习、训练得到提高,而要解除心理上的无力感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过度保护,最终都可能养育出一个“巨婴”出来。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的《巨婴国》里提到的,巨婴即成年婴儿,指身体和年龄上是大人了,但心理与内在却还是婴儿的发展水平。

作为父母,我们尽力保护孩子背后的动机不过是希望他们将来不要重复我们经历过的贫穷、痛苦,希望他们有良好的社会地位,有受人尊重的人际关系,有衣食无忧、富足的生活,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我们也应该清楚,不管我们多么努力,我们能保护他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迟早他们都会离开我们独自到社会上闯荡。而我们对他们的过度保护就好比孩子该学走路的时候,怕他摔跤抱着他走,等到你抱不动,需要放他下来自己走的时候,你才愕然发现,和他同龄的人已经开始跑步了,你的孩子却只会爬,你的心情将是何等的焦急,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却输在了马拉松的路上或终点。而孩子呢,他们自己也想和同龄人一样奔跑,可自己还不会走又怎么能跑呢?你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又是何等的无助和恐慌吗?到那时,你已没有精力牵着他的手教他走路、奔跑。可除了你,他至亲的爸爸、妈妈,试问他又能有多大的幸运可以遇到一个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时间去当一次他们的爸爸或妈妈重新养育他们一次的人呢?事与愿违,那时他能得到的恰恰可能全是你当初切切不希望他们承受的!

我们保护孩子的理由是他们脆弱,需要我们的呵护。其实这是我们无意识的投射,孩子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脆弱,我们不过是将自己难以安放的脆弱之心投射到他们身上罢了。所以,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那就请从现在开始,放弃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我们的孩子吧,全然地相信他们,接纳他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他们都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过上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人生,也才能成就我们对他们的美好期待和祝愿!

访客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