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机构简介 | 联系我们 | 专家介绍 | 咨询指南 | 心理障碍手册 | 症状与咨询 | 婚恋·情感·性 | 儿童青少年 | 覃浪峰专栏 | 陈虹专栏

在线心理测评 | 心理问答 | 心理学词典 | 职场心理 | 理论探索| 咨询师手记 | 每日灵粮 | 心理学培训 | 心灵之家资讯 | 网络/电话咨询




 

【心灵寄语】

  许心灵一种宁静,还生命一片绿荫。
  回归精神的家园,让真爱重塑人生。    

【联系方式】

电话:028-86088116
地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27号商鼎国际2号楼1单元406号 


幸福3元素 解压3原则

作者:李子勋  发布时间:2007-08-01  查阅次数:16149 次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当下的生活中,有68.5%的居民觉得生活有压力;与1995年相比,有68.3%的居民觉得心理压力在增大。还有报告说,对我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患的比例高达20.23%。因为人们感到压力大,各种情绪病也由此激增。最近的统计显示:"情绪病"在心理门诊中占52.69%,而十年前只占38.7%。
  当然,感觉压力大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美国哈里斯民意测验所在不久前的调查中发现,89%的美国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力。据估计,每年因员工心理压力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法国卫生部提供的数字表明,法国年轻人的死亡原因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不是艾滋病,不是吸毒,也不是车祸,而是因心理压力导致的自杀。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心理压力现在已经成为本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当代人为什么会感到心理压力大?心理压力会引发哪些问题?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对付它?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阐述了他的观点--

  当文化积淀了一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但你不那样生活的时候,就会遭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问:当代人普遍在喊累,觉得压力大,尤其是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人们的这种负面感觉更加明显。是哪些因素这样强烈地主导了人们的感受呢?
  李子勋:首先是生存空间的压力。我们说,一个人觉得安宁就不会感到紧张,紧张就是压力。是否觉得安宁有三个要素:即好的居住环境,好的邻里关系,简单的生活规则。由于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因此很多东西不够完善。首先是同一环境里的人不停地在变,你的邻居今天是张三明天可能就是李四。而且一个楼里面,经常是在出租、在装修,充满噪音和空气污染。再加上在北京生活的规则也挺多,小区的物业会定出许多规定,业主要适应。还有电的问题、水的问题、物价的问题,每天你都得应付一些新的变化。这些都造成了生活压力。
  第二个是特定人群的压力,即工作阶层人的压力。这个压力,首先是来源于我们对财富的欲望。在都市里面物质的概念无所不在,加上各种广告的刺激,什么东西都是越来越好,但是需要钱,所以大家会有挣钱的压力。也就是说,大家不是活不下来,而是想活得更好。这就驱使人去奋斗,去做更多的事,压力也就加大了。
  第三个是饮食结构的压力。快餐饮食、有害食品,也会对人的心理形成压力。还有,营养过剩本身对身体就是压力。对身体的压力,反过来也是一个情绪和精神的压力。
  问:上面三方面的压力人能够比较明确感受到的。有没有另一种压力,是不容易察觉到的,却在主导着人的感受?
  李子勋:文化压力就是很多人觉不到的,但这个压力恰好是最大的。一个大都市,几代人居住在这儿,每个人对自由和人性的理解与主流文化是有差异的,不同价值观的思想要冲突,这些又构成一个精神的压力。在古代,淡泊名利是一种生活取向,是智者能人的一种向往。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他不愿意当官,刘备还得三顾茅庐,他被感动了才出来。但是现在的社会,不主张淡泊名利,而主张成功学,这就造成很多本来愿意过一个平常生活的人,不得不去追逐名利。比如现在的孩子,读大学不行还要读好大学。在美国或欧洲就比较自由,你三十岁去上大学,没有任何人瞧不起你,大家会觉得这是你对生活的安排,是人生计划的一部分。但中国不是这样,当文化积淀了一种所谓的成功模式时,你不这样生活的时候,就会遭到来自亲人的、朋友的、社会的谴责。像有些孩子他不想上大学,想去工作,就要遭受很大的精神压力,会被说成是坏孩子。所以在我看来,文化压力对人的影响远远大于生活压力。

  浮躁并不全是坏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付出代价的过程中

  问:压力太大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状态?
  李子勋:压力是一种能量,当压力过大时会出现情绪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高考前会发脾气,会有反常的举动,这就是压力在内心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释放。如果压力释放不好,它有两条路走,一个是破坏性的,一个就是强行的压制。强行的压制会给人的身体造成很多麻烦,比如会出现疼痛,很多疼痛都是情绪释放的结果,并不是躯体发生障碍。对压力处理不好,会影响你的生理功能,如睡眠不佳、饮食无味;还会影响你的社会功能,如工作能力降低,与人沟通不畅,这些功能受到影响后反过来又会使人的生存质量降低。
  问:生活质量是个什么概念?
  李子勋: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生存质量如何,不是看你的物质财富有多丰厚,而是看你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能力,你对物质的享受能力,你的快乐程度,你的肢体是否灵活,你的思维是否敏捷,你的兴趣是否广泛,你是否有感受快乐的能力。有的人哪怕他并没有豪宅,只有陋室,但他仍能处于一个积极的精神状态里,那他的生存质量远比一些有钱人要好得多。他要跑起来的话,就会像梅花鹿一样敏捷,做事能全心地投入。但是我们的社会给人造成了巨大的误解,把有没有豪宅、有没有高档车,看成是评定生存质量的重要依据。有一本叫《情商》的书对此写得很清楚:健康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文化观念、健康的医学观念,共同构成了健康的生存质量。
  问:人们从对物质的盲目追逐,到合理的安排生活,还得有一个过程吧?
  李子勋:是的。我们社会正处在一个浮躁的物质追求里面,心理学所支持的那种来自于灵性的东西会被弱化。这种社会的浮躁和它的经济发展本身是有关系的。美国有个经济学家说,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文化躁动和经济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不好,但它又是必由之路。很多心理医生认同这一观点,现在我们不认为浮躁全是坏的。但是这时候要有声音让大家意识到,其实我们可以导致双向的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成功学去追求,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我们有权去享受。在工作之余,我们要放弃欲望,我们要去享受返璞归真的生活。现在很多有钱人跑到农村去追求原生态的生活,这就使得本来是原生态的人觉得差别没有那么大了:你跟我的生活是一样的,你吃的东西和我吃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你在城市里面拥有一些房产而我没有,但是我并不必要享受这些东西,所以你有和我没有差别并不是太大。当差别缩小的时候,社会也就开始在和谐了,我们现在正处在付出代价的过程中。

  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幸福与否只存在于人们的不同解释

  问:解决心理压力产生的情绪困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是不是捷径?
  李子勋:我认为大多数的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都是要靠自己去解决的,心理医生只是给你一个方向或建议,是否能从困扰中出来全靠当事人自己。很多来看心理医生的人,以为一旦建立了关系,医生就会投入热情来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这是一种想当然。心理医生更像一个图书馆,你在那儿查阅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怎么使用是自己的事,跟那本书无关。也许我贬低了心理医生的作用,不过,如果当事人去除对心理医生的神话,对自己的康复是更有益的。
  问:有没有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对付压力?
  李子勋:我们内心认为压力才是压力,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感受。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自我调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观念上的,一个是躯体上的。我比较喜欢通过改变观念来适应环境,这里不外乎三条原则:
  一、所有的痛苦跟你选择的观念系统有关,如果改变了观念,压力造成的心理痛苦会不治而愈。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行为、思想、欲望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系统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这就产生痛苦。
  二、所有心理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所有的体验对生命都是重要的。心理痛苦是自我在成长中的必经阶段,既然是成长的烦恼,也要靠成长去解决。如果明白情绪的困扰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快乐和忧伤是交替着的,开朗和沉抑也是交替的,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我们就可以把情绪困扰想象为一个不期而来的客人。家里客人来了,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不能那么随便了,行坐、穿衣要规矩一些,说话、做事也有了禁忌。但客人还会走,他不是你家里的人,这样一想就不那么难受了。
  三、文化造就了人类的辉煌,也造就了人的存在的困境。文化把无极的世界变成有极,把无序的社会变得有序,把具有动物天性的人从自然界剥离成为循规蹈矩的社会人。按照主流文化模式,每个人都必须削足适履去成为一个普通人,需要去个性加共性来符合文化期望。就像契可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正是被强行装入文化套子中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你不可能没有压抑的痛苦,如果你认同这个痛苦,那么痛苦就不再烦恼你,反倒成为你的资源。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痛苦,希望没有它,或者试图快速消除它,那么你就扩大了这个痛苦。
  问:人们承受巨大压力的背后是为了追求幸福,在您看来幸福是怎样的?
  李子勋:幸福没有客观的标准,它的构成有三个:一是我们内心的感觉;二是我们个人对幸福的价值认同;三是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是否舒适和谐。三个构成都与当事人有关,与他所处的地位、社会肯定、他人赞同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大。其实真正的幸福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人们对幸福的不同解释。就像名言真理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对真理的解释一样。现实中的幸福和昙花一样,只是生活中短暂一现的芬芳。但内心的幸福是存在的,这种幸福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态度。喜欢自己的人,容易喜从心来;不喜欢自己的人,悲从心起。最近电视节目流行这样一句话:“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选择快乐!幸福也一样,首先人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对现实的满足感、对生活不带有过高期待。所以,幸福与否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我们选择幸福,那么会有一千个理由让我们愉悦满足。我们选择痛苦,也会有一万个理由让我们悲伤失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幸福?!

 

               (《北京晚报》2006815

访客评论

真的,说得太好了!!!

知晓不知晓

我受到棵;

vvv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

悠悠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