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气工大多工作在边远的采气作业点,远离城镇、朋友和家人,长时间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单调的环境里,定时完成各种枯燥的观察记录工作。现有制度是两个月一轮换,在家休息两个月又继续上岗。在采气点虽然有2-3人同住,但都是各自倒班,共同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由于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容易使人陷入一种抑郁或麻木的精神状态,这不仅给这样一个高危的工作带来危险的隐患,而且严重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有些采气工在工作一个多月时会非常烦躁,回家后又无法溶入现实的生活,不愿出门,只想呆在家里,对以前感兴趣的事务失去兴趣。重回采气点,开始还能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陷入新一轮的情绪痛苦中。
采气工的心理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男性采气工需要长时间压抑自己的生理需求,并且无法通过曾经习得的其它方式来释放这部分心理能量。比如,在人居环境中生活的男子,即使没有性生活,也可以通过喝酒、抽烟、交友、娱乐或与异性交往等来缓解这部分生理需求受阻产生的心理压力。而采气工的工作环境是不允许喝酒、抽烟的,也不具有交友娱乐和与异性交往的条件,因为一个采气点往往都是同一性别的工人,娱乐也最多只是打打羽毛球。所以,男采气工长期压抑的结果就是控制不住的烦躁,或者无意识用麻木来防御自己的痛苦,久而久之,有些人会出现性功能障碍或性冷淡。并且一直持续到休假期也无法恢复。
2、 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情感支持越少的采气工,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在对采气工的实际访谈中发现,女性工人比男性工人有更强的耐受力。原因是女性更容易与共同生活的同事产生情感联结,获得情感支持。如果说男性更容易通过性来获得心理满足,那么女性就更容易通过情感来获得满足。她们会向同事表达自己的无助和痛苦,也愿意去给予弱者情感上的关爱,在一些优秀的采气点,亲如母女、姐妹的关系非常普遍,她们像一家人样生活在一起,自然也就不觉得孤单了。而男性因为社会文化的原因,不愿表达自己的脆弱,同事之间在依恋的情感上是疏离的,再加上与家人的情感联结不深,即使有电话的沟通方式,也无法排解内心的孤独。
3、 已经成家的采气工有对配偶的担心和对孩子的内疚。由于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如果双方缺少良好的沟通,或者一方缺乏信任的能力,都可能导致对配偶的怀疑。孩子主要由夫妻一方抚养,或者爷爷奶奶看管,如果夫妻关系有问题,抚养一方就会把不满的情绪带给孩子,所以孩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采气工家长又对这些问题感到无能为力,所以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内疚情绪。
4、 自己的处境得不到领导和家人的理解带来的痛苦。一个人在遭遇困境时特别需要得到理解和认可,因为理解是一种分担,认可是一种精神奖励,能够提升其职业身份的价值感,以增加个体对痛苦的承受力。但有时领导和家人可能忽视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更多的看到他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让他们产生费力不讨好的委屈。
5、 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带来的心理压力。面对这种工作与生活的困境,一些人格上相对比较依赖的采气工,他们非常依赖这份工作,但又无法调节自己来适应环境,于是就会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逃避困难,但除了发几句怨言,不能真正对现状带来改变。这种无奈和无助也会带来持续的心理压力。
采气工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1、在可行的情况下调短采气工的持续工作时间。
2、介于男女的生理心理差异,建议更多先用情感能力较强的女性采气工,她们比男性更容易适应现有的工作制度。
3、鼓励采气工,尤其是男性采气工表达自己的痛苦,建立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工作环境。当领导的特别要注意倾听他们的疾苦,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4、帮助采气工学会经营夫妻关系和教育子女的各种方法,或者让他们有机会及时得到这方面的专业帮助,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也可以通过电话与家人有效地联络感情,参与孩子的教育。这样既可以减少他们对家人的内疚,又可以获得来自家人的情感支持,降低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5、培养采气工主动选择的责任意识。被动忍受和主动担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被动忍受会使人越来越深地陷入无助的痛苦之中,而主动担当能够焕发个体的生命力,使他在面对痛苦的时候产生出创造性的适应方式。人格独立的采气工就具有这种品质,在他们单调枯燥的采气生活中,他们会变着法地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生趣。
6、建议有关部门在选择采气工时,可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人格测试,选择更能适应该工种的人员。对于已有人员,可以为他们建立一个心理档案,以便对个别特别不适应者进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