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压力对教师的直接影响
短期影响:情绪亢奋或躁动、活动力增加、身心能量损耗较快。
长期影响:忧郁或烦闷情绪、身心能量耗竭、免疫力下降、思考与记忆力减退。长期的职业压力可造成职业倦怠,影响情绪,严重的可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
⑴ 负性生理反应:
①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晕、心悸、心慌等
②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胃失调,如溃疡;
③ 四肢乏力、容易疲劳;
④ 经常头痛,特别是偏头痛;
⑤ 肌肉紧张、疼痛;
⑥ 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
⑦ 罹患心身疾病,例如肾损坏、糖尿病及低血糖病、精力衰竭、心脏病、胃病、头晕目眩、心率紊乱、中风等等。
⑵ 负性心理反应:
虽然面临压力时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点,例如:
①紧张和焦虑: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淌汗、恶心、不思饮食、注意力涣散、尿频、失眠等现象。这是最常见情绪反映,其主要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担惊受怕;或面临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感到迷惑和无助,犹豫彷徨,无所适从;或者焦躁不安,性情急躁,仓促决断,贸然行事,从而贻误良机或酿成大错。它会妨碍人的智力的发挥,降低人的适应能力。
② 退缩和抑郁:抑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力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孤独感、负罪、自责感、失望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蹙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面对强大的压力事件,个体感到自己无力应对,由于频频受挫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勇气,变得被动、退缩。对很多事情缺乏兴趣,对自身、他人和社会事件及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不再留意;自我评价降低,倾向于自我责备和贬低;精力溃散,记忆力衰退,迟疑不决,感到愁苦、内疚、疲惫不堪、冷漠无助、无能、自卑及无价值感等。
③ 情绪暴躁、易激惹: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或稍不顺心的事情,一律表现为情绪失控,例如暴躁、过分激动、容易发怒、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别人,遇到冲突,反应过于激动和好斗,对情绪和行为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④ 习得性无助:面对压力,由于自己频频遭受挫折,或者观察到他人反复受挫,而丧失勇气和斗志,失去自信心,动机缺乏,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无可奈何和态度冷漠,诸事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⑤ 注意力分散:由于长期应对压力,变得疲惫不堪,注意力分散,注意范围缩小,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任务,在面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持续时间缩短,感觉疲劳,绩效下降。
⑥ 厌烦和工作不满:缺乏成就感,随着挫折感的累加,对工作的满意度逐渐下降,丧失工作兴趣,对工作不满意,抱怨增加,工作消极、拖沓,对工作产生对抗情绪,不良情绪一旦转嫁和迁怒于学生,极易引发教学事故。
⑶ 负性行为反应
① 服药、去医院增加;
② 饮食过度;
③ 冒险行为增加;
④ 攻击性行为;
⑤ 工作拖拉、效率低;
⑥ 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等等。
二、教师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影响:
至少会对学生产生四方面的影响:
第一,感染学生:教师自己的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如焦虑、紧张、压抑等会在无形之中“感染”学生,使学生或多或少地产生消极体验。(心理场)
第二,迁怒学生:教师由于自己的身心不适,易对学生发火,将自己的负性情绪发泄给学生。动辄厉声训斥或热嘲冷讽,言语比较激烈,有时还会伴有对学生身体(如罚站、打骂)和精神(如故意忽视、冷落)上的体罚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宣泄)
第三,转嫁学生:可能会导致教师将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的控制而减弱自身压力,但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由于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而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拼命补课,大量依赖“题海战术”等,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第四,影响学生:当教师不堪工作压力而生病造成缺勤率增加,或中途病休更换别的教师任课,致使教师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学生会因为频繁调换教师而产生一些不适应,学习质量也会因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师压力对学生的影响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师生关系逐渐恶化,教师因不堪压力因而对学生持冷淡甚至厌烦态度,而学生对教师甚至学校采取消极、厌恶、对立甚至敌视的态度,学生不喜欢学习,学业成就下降,出现各种行为问题,而这反过来又会成为新的压力源,增加教师的压力水平,引发更多的消极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症”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经受同样的职业压力,在日复一日的机械作业中,渐渐会产生出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全无任何的主动性、创造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