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有关家庭、亲子关系题材的电视剧《小欢喜》,每每看到宋倩老师和她女儿英子之间的互动情节,心里总会发出一阵叹息。宋倩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就像她对英子说的一句话“我要的是你开心,不是我开心”,而英子却似乎并不领情,英子自己也非常痛苦,最后抑郁去看心理医生。家长痛苦,孩子也痛苦。
在咨询室里,前来咨询的也不乏这样的家长。还有些妻子把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丈夫的喜好就是自己的喜好,丈夫就是自己的天,自己的一切,某一天却突然发现丈夫出轨背叛了自己,痛不欲生;还有些人做事处处小心谨慎,对别人有求必应,被人当“便利贴”使用,自己却天天过得忐忑不安……
这些人来咨询的时候,总是会说“我已经对他这样好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忘我的付出,却换不来别人的温柔以待?
经过进一步的咨询,我们发现他们给别人的爱其实是有条件的,他们心底深处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付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而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可。说到底,他们是在渴求爱,却又不懂得自己爱自己,于是只有通过外界来寻找,通过他人的爱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匮乏,而且只有自己无限地付出才能得到,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牺牲自己,消耗自己。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意识层面他们并不一定清楚。
对于这些来访者,要让他们意识到行为背后的原因,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爱自己。因为对自己的爱就好比装在杯子里的水,只有自己装满了,充盈了,才可能流出来润泽他人。否则,倒出来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到最后完全枯竭。而且,别人的爱是渴求不来的,对于一个水杯里装满水的人,不用你去各种讨好他,他都会流给你。否则,他对你的好也会象你一样,只是出于交换的目的,而非真正的爱。这样的感情自然也是不长久的,因为如果某天他遇到能给他倒更多水的人,他自然会弃你而去。
那我们该怎样自给自足,爱自己,为自己的杯子里注满水呢?“爱自己”这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因为我们总是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认识世界和自己,容易对自己形成一种刻板印象,比如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是没用的,或是愚蠢的等等,还有的人对爱自己有一些误解,认为爱自己就是自私的行为,或者爱自己就是放纵自我,为所欲为,还有的人认为只有那些没有人爱的可怜虫才会不得已靠自己来爱,没有人爱是可怜的,自己爱自己是可悲的……在这些偏差认知下,要做到爱自己真的很难。
爱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共情、理解、包容与欣赏;既能欣赏自己的美好,也能包容自己的过错;既不纵容自己的欲望,也不苛刻自己的需求。爱自己不自私,也不可怜,更不是为所欲为。
爱自己虽然很难,但爱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爱自己。
爱自己首先需要你去觉知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真的自爱,然后可能需要你有意识地打破上面所列的那些旧的观念和认知,最后下决心行动起来,爱的阳光就会温暖到你的身上。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爱自己的方法供你参考。
一、尊重自己独特的存在
我们容易以各种身份或角色而活着,并且以为这些身份和角色就是我本身。比如我要当一个好学生,我刻苦努力,一次成绩考不好我就难过沮丧得要命,我这是把学生身份当成了我;我要当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听父母的话,我把好孩子的身份当成了我;我委曲求全,讨好别人,不敢拒绝他人,在意他人评价,我把有人喜欢的我当成了我……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不都是以做一个好父母、好儿女、好员工、好领导、好孩子等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和鞭策自己的吗?既然这些角色和身份不都是我,那究竟什么才是我呢?
是的,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但那些都不是我,那些只是后天社会环境赋予我的一个角色而已。想想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是因为这些身份和角色吗?当然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爱,只有被爱允许,才有我们的到来,否则我们不会出现。我们对自己的所有评判,都只是针对我们的某种角色而已,而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爱的存在,而且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一点需要我们去认识到,并尊重自己的存在。
如果你还是很难去理解并尊重自己的独特存在,那么你可以试着做如下这个练习: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摆一个你认为舒适的体位,可以闭上眼睛,先做几次缓慢而深长的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吸气的时候感觉到新鲜空气经过你的鼻腔进入你的胸腔、腹部然后到达全身细胞,呼气时想象身体里所有的废气浊气都通通排出体外。吸气时感受到腹部的扩张,呼气时感觉到腹部去贴近背部 。做几次这样缓慢而深长的呼吸之后,以“不思量善,不思量恶”的视角去看看我是谁?就是不带任何评判,像剥洋葱一样一件一件脱下自己所有的身份和角色去观察和感受,看看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脱去各种身份的你才是你真正的存在。记住这种感受和画面,下一次当你又被各种身份捆绑困扰的时候,可以再次这样练习找回你本真的存在。
二、做自己内在小孩的父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社会属性,
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与世界发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受伤、受挫和痛苦。有时是求之不得的痛苦,有时是得而怕失的焦虑,有时是你不招惹谁谁却招惹你的无奈……有事件就会有情绪,有时喜悦,有时忧伤,喜悦的心情往往是一闪而过,而忧伤、愤怒、自责、怨恨等等情绪却像绵绵细雨经久不绝,让我们很长时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甚至抑郁。
当我们孤独、害怕、受伤、无助的时候,我们的内在自我容易退回到小孩子的状态。这个时候正好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是你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你会安慰他还是指责他?会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还是扇他两耳光?也许你当时很生气会忍不住骂他几句,但过后还是会去拥抱关心他,因为你爱他,对不对?那么就像你对自己孩子那样对待你自己吧,如果你还没有为人父母,无法想象怎么对自己的孩子,你也可以回想你小时候犯了错,受了委屈时,你希望父母怎样对你,此刻你就可以那样去对待自己。
把生气、愤怒、绝望等情绪中的你想象成一个小孩子,现在的你想象成一个父母,你可以在心里跟他对话,跟他共情,你可以安慰他,也可以上前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如果那个小孩耍横撒泼不听你的抚慰,那就做一个安静陪伴在他身边的父母,不要试图立马阻止他,或者批判他这样不对,而是允许他有一个情绪宣泄的过程,你只需要在旁边静静守候,陪伴他,等他逐渐安静下来之后,试着问问他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希望你怎么做?
做自己的父母,就是说当你受伤、自责、愤怒、委屈的时候,把那个受伤、自责、愤怒和委屈的自己当成自己的孩子,不去急于批判他,压制他的情绪,而是像有爱的父母对待犯错、受伤的孩子一样,去宽恕、包容、接纳和理解自己。
三、与自己谈一场恋爱
与自己谈恋爱,你可能听着都觉得好笑 ,甚至会嗤之以鼻,“哼,我是差到没人爱的地步了吗?只有跟自己谈恋爱!”其实,跟自己谈恋爱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过两种重要的原型理论,即男性心中有一个代表女性意象的阿尼玛,女性心中有一个代表男性意象的阿尼姆斯。男人会把自己的阿尼玛形象投射到一个现实中的女人身上,他会把自己所有无意识特性都投射给那个女人,如果投射的这个女人正好符合他内在认同的阿尼玛意象,他就会体验到极强烈的吸引力,由此坠入情网。女人也是如此,这就是爱情的产生。
既然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那说明爱情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在我们心里。我们可以去现实中找那个异性原型,也可以唤醒本来就在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个。为了收获现实中更美满的爱情,我们不妨先与自己预演一下,与自己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试着想想,假如你有一个理想的爱人,你希望TA怎么对你呢?可能你希望的是这样的:TA能欣赏你的一切美好,又能包容你的缺点;在你失意的时候,TA能听你诉说你的心事;在你高兴的时候TA能分享你的喜悦;当有人想伤害你的时候,TA为你挺身而出;当有人责难你时,TA说“我信你!”,当你害怕无助时,TA说“不怕,有我在!”,TA在乎你的一举一动,关心你的喜怒哀乐。也可能你的希望不止这些,没关系,把所有你能想到的理想爱人对待你的方式,都试着去给自己用一遍。像恋人般把自己当成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去探索自己身上的奥秘,去读懂自己那扑朔迷离的章节;每天还可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爱你!”
随着你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变化,你会惊叹,啊!原来我是这样的!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原来我也值得被爱!随着你的探索,在你自己身上,你都会惊叹生命的丰富与神奇。你会越来越爱上你这个独特的自己!
愿你学会爱自己。当你学会爱自己之后,你可能就会像一个不倒翁一样,不管有多少压力将你压倒,最终都可以重新站立起来。你会发现,生活如微风拂面,是那么的惬意和舒畅,原来世界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你已懂得温柔待己,世界也就变得不再冷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