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心灵之家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咨询师
 




每日灵粮
心理测评
首页机构简介服务内容心理专家介绍来访者指南心理障碍手册婚恋情感性青少年心理心理问答网上/电话咨询
 
成都心理咨询--心灵之家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咨询师
   
 

同性恋的性欲特点
作者:陈虹   发布时间:2012-09-01  查阅次数:29742 次

性欲是生物的本能,正是因为这一本能,生物体得以繁衍生息。

本能力量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物性冲动,不是一个意志选择的结果,冲动指向能够带来性欲满足的对象,从而获得生理紧张的释放。

对于动物来讲,性欲满足最好的渠道就是异性伙伴。这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基因代码的影响,繁衍后代显然是基因的选择。然而,性欲满足本身的快感,也让不少动物不加分辨地发生性行为,包括与同性发生关系。据考察,大概有几百种脊椎和哺乳动物会发生同性性行为。它们大多是在无法与异性交配的时候,发生同性关系,或者是一种不加分辨的即兴行为,这也体现了本能无选择性的特点。但动物中只与同性发生性行为,而完全拒绝异性性行为的却极其罕见,鲜有报道。

然而,这种行为却多见于人类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性恋现象。

在人类的同性恋中有一些双性恋者,他们不存在异性性关系障碍,对同性和异性都可以产生性欲冲动,并且在性行为中获得身体快感。比如女同中的P角,男同中的攻击方,只是他们可能更偏好和同性的关系罢了。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却完全无法接受异性性行为,对异性毫无性欲。如女同中的T角,男同中的被动方,而且在同性性行为中也没有多少身体的满足,但却可以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快感,这种快乐足以使他们对同性产生强烈的性欲。

这一点几乎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中虽然有普遍的同性性行为,但刻意排斥异性的却少有耳闻。所以,如果放弃社会文化的角度,单从生物性本能来看同性恋现象,它也可以说是一种常态,但排斥异性的异性性障碍者却是一种非常态了,因为它显然不符合本能的特征。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这种缺乏生物基础的同性性欲呢?同时,又使双性恋者对同性有着比异性更强的性欲?

性欲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本能的冲动,还有自我的心理需求,如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归宿感的需要、尊严和价值感的需要、存在意义的需要等,这些需要成为自我不可分割的部分。当心理需求主要依靠亲密关系获得满足时,性欲成份中就具有较为强烈的心理动力,这无论是对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如此。这种性欲有时比单纯的本能冲动更为强烈,即使有时没有本能冲动,也可能有性的欲望。

这是性欲与心理需求连接的结果,这一连接往往发生在性意识的萌芽期,指向最能满足心理需求的对象,特别是对渴望亲密关系来满足心理需要的人来说,心理动力可能会与生理动力混合,被自我体验为性的欲望。同性恋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指向异性的心理需求被压抑了,在与异性的关系中,感受不到亲密感和心理需求的满足,而在和同性的关系中却能够获得这样的满足,于是,本能的性冲动便与心理需求结合,指向了同性,而对异性却毫无感觉。

这与异性恋中的施受虐关系有类似的特点,就是性欲动力主要源于强烈的心理满足,如果是相互尊重的性关系反而没有感觉,就是因为缺少了这部分心理成分。当然,这并不是说同性恋是施受虐关系,只是说它性欲中的心理成分之重,与这种关系相似,但其心理需求又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容。

通过性这种亲密的接触来满足心理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通过性关系来获得被呵护、被接纳、被关注的感觉,从而体验自我价值,或者是通过对对方的占有,获得安全感、控制感、全能感,以此来提升自我尊严,逃避内心深层的孤独、恐惧与价值危机。这种用性来拯救内在困境的解脱方式必然赋予性欲以更多的心理内容。这无论对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如此,这里只有对象上的差异,而没有心理本质上的差异。只是由于成长经验的不同,如与父母的关系模式的差异,使一些人更偏向或只能依靠同性来获得这样的心理满足,从而成为同性恋者。

同性性欲的心理成份也可能带来强烈的快感,尤其是对同性恋中扮演异性角色的一方。如女同中的T,能够体验到占有、控制对方的快乐,感受到自己强烈地被对方需要,以及能够让对方完全满足所带来的成就感、欣快感,此时,自我价值感、存在感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男同中的被动方同样也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心理满足,面对一个自己心仪的对象,可以暂时放下自我,完全臣服和依恋对方,对方成为一个完美的保护者,通过与对方的结合,自己可以变得安全而完满。

所以,如果说异性恋中也有以心理因素为主导的性欲,那么缺乏本能基础的同性恋性欲就更是如此,主要是源于这些心理需求,并被体验为渴望与对方结合的强烈欲望,诱发对同性狂热的性欲,这种需求与本能混合,给人一种天生就是如此的假象。

然而,如果有一天这些心理需求因为成长而发生改变,不再需要通过性欲来获得满足,那么性欲将回归本能的渠道,使同性恋的固着随之改变。

 

访客评论
本文并不想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同性恋动力都是逃避责任,但确实存在这种现象。虽然同性恋的心理动力不同,但我认为超越本能动力的一定是心理动力,这里有个前提假设,就是不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是DNA决定的。认为天生的性欲是指向异性的,这是DNA的需要,那么指向同性的性欲就必然是出于心理因素,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也有自我价值、尊严感、存在感的需要等。 陈虹
我觉得这方面您的理论是错误的。特别是无法承担责任而选择同性恋,您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过吗? 访客
“如果有一天这些心理需求因为成长而发生改变,不再需要通过性欲来满足,那么性欲将回归本能的渠道,使同性恋者的固着随着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性恋者是因为心理不成熟,因此具有更多的心理需求,其程度强烈到能够压制生物性本能,而在指向同性的性欲及性行为中得到满足,当他成长到一定阶段,这些心理需求淡化减弱甚至消失不见时,便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异性恋的轨道上来?这确实是同性恋的一种情形,但您怎么能一概而论呢?这句话的前提是您不承认“一个健康、成熟、并在心灵成长的路上持续走下去、并非源于强烈心理欲求而是自然而然地(就像一个异性恋者爱上一个异性那样自然)选择同性伴侣的同性恋者”的存在吗?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成都心理咨询-成都市心灵之家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蜀ICP备06020902号
网站流量:65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