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中讲到一种心理状态——最佳状态,又称为流畅状态。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他(她)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并获得“高峰体验”,让人有极大的生命存在感和完整感。这些感受与体验能促进个人的心理成长,能完善自信心,并能激发潜在的创造力。活出你的最佳状态,对提高你的工作生活效率和成就你的人生都有极大的作用,对你个人的心理成长也有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通过分析一篇《庄子·达生》中的故事来阐释怎样才能抵达最佳状态。
鲁国有名的细木工匠,名庆,为宫廷乐团做了一具悬架,悬挂乐钟用的。样式新奇,雕刻精美,见者赞不绝口,说是鬼斧神工。国王鉴赏之后,问庆:“做得这徉好,有什么技术秘密吧?”
庆答:“臣是手艺人,哪谈得上什么技术秘密啊。大王要说有,也有一点点。俺做悬架以前,不敢和老婆同床,怕损耗精气,硬是斋戒了,把心静下来。斋戒三天,不再想讨赏啦。五天,不再担忧手艺瘟了挨骂,不再盼望手艺巧了有脸。七天,俺只有魂还在,手脚身子都忘得一干二净啦。这时候哟,大王可别责怪,就连朝廷也不放在心头,俺一心扑在构思上,不受任何打扰。到这一步,俺才提斧进山,一棵一棵地观察紫檀树的天性,找出那些尺码和木质最合理想的。树材选定了,心头有一具完工的悬架,闭眼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然后才动手做。这中间若是遇到了麻烦,我就决不动手做了。我这人哪,有自己的天性。紫檀树呢,也有自己的天性。选材便是两个天性互相投合嘛。这具悬架受到称赞,说有神工似的,原因就在这里吧。”(摘自《庄子现代版》流沙河)
鲁国木匠庆的工作秘密在于:工作之前精纯身份,精纯目标;工作之中,用想象去反复演练,而且这个心中的演练也不主观的,而是依顺木材的特性,让自己的意志与木材的特性协调起来。
精纯身份:一个人在社会中有许多角色身份。鲁国的这位木匠,做为自然的人,有性别身份;做为有家庭的人,则有父亲、丈夫的身份;在社会上,则有职业身份等。但要达到最佳状态,就需要一次只有一个身份,只扮演一个角色,将生命的所有能量只贯注在这个角色之中。要从日常生活状态,进入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就要求那些与工作不相关的角色隐退下去。在本故事中鲁国木匠庆用了斋戒的方法去隐退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在空间、时间、体力和心理上去保证角色身份的唯一性。
精纯目标:做为木匠这个身份而言,有金钱的追求和荣辱的趋避是合理的,并且这些追求与趋避是木匠工作的重要动力源。但是一旦工作开始,这些目标反而会成为工作的累赘,分散工作的注意力。正如,谁会在汽车点燃火之后,一直把手放在钥匙上?所以,鲁国木匠庆斋戒三天,忘记了对金钱的追求;斋戒到第五天,忘记了荣辱;斋戒到第七天,忘掉了自己,忘掉了社会的存在,心中只有构思。鲁国木匠庆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让自己与工作目标合二为一,不为旁的枝节目标所牵引。木匠庆让这个目标客体进入自己的心中,与自己融合在一起,使这个目标客体开始主体化。主体化的一个特点是情感,所以鲁国木匠庆对紫檀树的选择以“物我天性相投合”为原则。客体在木匠庆的大量投情之后,活过来了,即紫檀、木架都变得有一定的生命力。也只有在精纯目标之后,目标才能得到这么大量的投情。
想象中工作:当目标纳入内心,它们就象有生命一样在心中反复地开展工作,不断地演练。木架、紫檀就在心中变形、转动,融合着木匠的特性、木架的特性和紫檀的特性。在演练中,鲁国木匠庆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点,最终得以“成架于胸”。这是一个孕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作品,必然是木匠、木架概念和紫檀三者特性的表达与融合,是创造的结果,也是适应的结果。
鲁国木匠庆的故事分析完了,我相信大家已经从中知道了一种达至最佳状态的方法。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一次只有一个身份,一次只有一个任务,让任务在心中反复演练,直至无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