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心理咨询--心灵之家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咨询师
 




每日灵粮
心理测评
首页机构简介服务内容心理专家介绍来访者指南心理障碍手册婚恋情感性青少年心理心理问答网上/电话咨询
 
成都心理咨询--心灵之家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咨询师
   
 

怎样培养独立的孩子
作者:陈虹   发布时间:2008-03-30  查阅次数:16335 次

孩子依恋父母,就像婴儿不愿脱离温暖舒适的子宫一样,分离总是会带来极大的痛苦、恐惧和焦虑不安,这些情绪可能表现为愤怒和烦躁,易激惹,以及攻击行为等。怎样可以使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分离,变得独立,是许多家长困惑和关注的问题。他们用了许多办法,比如,常教导孩子应该独立,对他们的依赖行为进行指责;或对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表示担忧和不满;比较极端的做法是干脆不管了,逼着孩子去独立。这些方法或许出于家长的良好愿望,但孩子们却很难因此变得独立,反而在情绪和行为上越演越烈。

那么,从依赖到独立这条路,我们要怎样帮助孩子们完成呢?

首先,接纳孩子的依恋情感,给予稳定的依恋关系。依恋不等于依赖,缺乏稳定的可以信赖的依恋情感,恰恰可能是依赖的原因。因为稳定的依恋关系提供安全感,当独立要以牺牲依恋关系为代价时,被逼着赶着要独立的孩子会为了逃避分离焦虑所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把父母粘得更紧。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来保持与父母的连接,甚至不惜成为一个“坏孩子”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以求证和确认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安全的,因为父母还在管自己。或者表现出无助,明明已经说过很多次的事情就是做不到,反反复复需要家长的提醒。通过这些退行行为,孩子巧妙地维系着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以逃避分离的痛苦。因此,依恋关系的破坏成为走向独立的第一个绊脚石。只有良好的依恋关系才能使孩子内心获得稳定的安全感,为独立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二,邦助孩子修正对依恋对象的理想化固着。当依恋对象被理想化为全能和完美的化身时,孩子完全通过稳定的依恋关系来获得安全感,面对独立会有想象的夸大的无助感。他们深感自己的力量源于依赖对象的能力,离开了他们自己什么都不行。这种感觉在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身上很常见,尤其是做父母的老爱念着一些夸耀自己、贬低孩子的“咒语”,诸如:“你看,我就知道你会做不到。”“我们那时候自觉得很,哪像你这样。”这些“咒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孩子对自己过低的评价。他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依赖者完美的要求,以及如何讨好他们的评价以获得稳定的关系上,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做家长的如果能够常常自贬和表达自己的脆弱,帮助孩子放弃对依恋对象的理想化,从而接纳人的有限性,孩子也就有机会获得独立的信心。

第三,家长要划清与孩子的情绪边界。家长能够反省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是一种情感独立的表现。这不仅可以成为身教典范,促进孩子独立情感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不至于让孩子承担父母情绪的负担,学会面对和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成为一个情感独立的人。

第四,接纳孩子成长的痛苦,给予情感的支持和理解。成长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就像婴儿出生一样,不通过痛苦的挣扎,就不能脱离母体成为自己。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经历挫败、忍受痛苦,面对困难的过程,失败和痛苦是生命的必然。有的父母怕孩子痛苦,觉得他们只有有了好的情绪才能健康成长,一旦孩子表现出情绪化,表达自己的痛苦焦虑,父母就开始担心,千方百计地想要制止这些情绪的产生。家长的这种做法使无助、痛苦、悲伤等负面情绪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一种禁忌,他们会因为有了这些情绪而更加贬低自己,同时为父母的担忧感到内疚。其实,当痛苦变得不正常时,逃避痛苦就成为必然,并因此增加新的痛苦。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表达痛苦的权利,理解并与他们共同分担,这种分担不是代劳,而是情感的支持,帮助孩子接纳痛苦,获得勇气。

第五,恪守尊重和信任的原则,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始终对他的能力表示信任。尊重是指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待,对于他的一切思想、看法、情绪和情感,父母可以帮助他探索,引导他辨别,而不是进行贬低和指责。当然,尊重绝不等于没有原则地凡事迁就。人的生存需要适应环境,对规则的坚持可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当孩子的愿望与规则发生矛盾时,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又需要坚持原则,并与孩子一起承受愿望受限的痛苦。信任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父母的信心是一种考验。许多父母对孩子的信心是建立在孩子做得好的基础上的,一旦孩子没做好,父母就无法再信任孩子了。这其实不叫信任,叫不信任。真正的信任是,虽然没做好,但仍然相信他以后可以做好。孩子对自己的信心是父母的话语塑造的,父母始终如一的信任,可以演化成孩子内心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受用终身。

访客评论
你的话说的很好,我非常同意你的意见。 张连芳
太好了,我正在为此而痛苦,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也不知道现在做的事对不对,看了你们这篇文章,深受启发。 菊子
深有同感.为找不到科学合理的摆脱孩子粘连的方法而苦恼...... hgx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成都心理咨询-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成都心理咨询-成都市心灵之家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蜀ICP备06020902号
网站流量:65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