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narcissism)这个词源于有关水仙花(narcissus)的希腊神话,美少年纳西索斯(Narcissus)是希腊最俊美的男子,无数的少女对他一见倾心,可他却自负地拒绝了所有的人。这当中包括美丽的山中仙女伊可(Echo)。伊可十分伤心,很快地消瘦下去。最后,她的身体终于完全消失,只剩下忧郁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此后,希腊人便用伊可的名字(Echo)来表示“回声”。
众神愤怒了,决定让纳西索斯去承受痛苦:爱上别人,却不能以被爱作为回报。
有一天纳西索斯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己、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众神出于同情,将他死后化为水仙花。
后来,弗洛伊德将“自恋”这个词融进了他的有关性心理发展的理论中,并定义“自恋”是继自慰阶段之后的正常发展阶段,最终形成恋物行为。他认为恋物阶段的主要冲突在自恋阶段就已经固定下来。
弗洛伊德把自恋比做睡觉或生病的人,这时候,人把全部情感投注从外界撤回,投注在自己身上。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属于自恋人格这种模式的。在与人比较后发现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补偿行为。
一些理论家们认为是自恋者是由于早年父母关爱不足,或是从父母那儿继承了自恋倾向,他们的父母过度补偿了患者不如别人或微不足道的感觉。
DSM--IV中自恋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301.81 一种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别人赞扬,并缺乏感情移入(emphathy)的能力,这种情况从成年的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或多)项可以说明: ①有自命不凡的夸大感。比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下,期待被看作最优秀的。 ②一心幻想无限的成功、权力、才气、美貌或理想的爱情。 ③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和唯一的,并相信自己仅能被其它同样特别的或高地位的人理解,或应该被联想到与上述的人为一类。 ④要求过分的赞扬。 ⑤有种特权者的感觉,即不合情理地期望得到特殊的优待或别人自动顺从他或她的期望。 ⑥人际关系上利用别人,即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损害别人。 ⑦缺乏共情的能力,不愿认识或认同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⑧常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⑨表现骄傲、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
自恋者的感受: “我非常在乎自己,可是没有人在乎我。” “真实的我扛着自恋的我,就像扛着7斤半重的枷走路。” “别人快乐着,我虚荣着。” “我经常在别人那里受伤。” “一个女人无论长得多美丽,前途多灿烂,要不成了皇后,要不成了名妓,要不成了一个才气横溢的女诗人,她们的一生都不太快乐。不比一个平凡的女子,只成了人妻,却不必承担命运上的诡秘与凄艳的煎熬。”――― 李碧华《青蛇》(小说)
登峰造极的自恋人士相信自己是世间最完美的,最值得异性爱慕、同性嫉妒、年长者称赞、年幼者崇拜的人,然后义无反顾地爱上自己。 或是以此为目标努力不休。成为普通人是自恋者决不可接受的事。 ------<当自恋成为一种病>
自恋者存在明显的病理性认知:“一个人如果没有卓越的成就,他或她就是微不足道的、无价值的。”“我是一个珍贵的而且是特别的人。”“我比其他人优秀。”
产生这些扭曲认知的基础是,自恋者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或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自恋和自尊高度相关,但与自尊不一样,“高度自尊指认为自己很好,而自恋则意味着热切地想要认为自己很好。”
自恋与敌意攻击呈正相关。 自恋与夸大、爱出风头、轻视别人呈正相关。 自恋者倾向圧抑负面的情绪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恋者共情能力低的一个原因。 -----<人格障碍的认知咨询>
04.12.13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