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过去了,小林和张老师各有各的忙,一直没有时间坐下来讨论“尊严”的问题。时间对小林而言不是“草长莺飞,时光荏苒”的风光无限,而是“滚滚红尘,时光流沙”的疲惫和无奈。小林目前是某金融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而张老师依旧在大学教经济学。下面是他们三年后见面的谈话记录,接续了三年前的谈话内容,履践了三年前的约定。
小林:“张老师,在谈到自尊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你喜欢用‘尊严’这个词,而我喜欢用‘尊重’。”
张老师:“你觉得二者有什么样的区别?”
小林体会了一会儿,说:“‘尊严’更自我一些,而‘尊重’是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小林接着说:“那说明我更关注别人对我的态度。”
张老师:“从词素上看,“尊”是古代的酒器,代表尊贵;“重”是重量,重量的大小代表价值的大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可以分成“尊”你和“重”你,两个部分。“重”你,是代表你有高价值,价值一般指使用价值。价值可以是能力价值、情感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小林:“我明白了,如果我看重一个人,一定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价值,如果一个人没有本事,德性又差,对社会又没有贡献,我对他又没有感情,我很难看重他。”
张:“是的,‘重’体现的了人的价值性,也就是工具性。而‘尊’指的是对生命的尊崇。比如,一个乞丐不被人尊重,但他有他自己的尊严。这里的‘尊严’,就是他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尊贵。所以,孟子说‘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小林:“说到对待乞丐,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捐款帮助他人,是出于我们的恻隐之心,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们生命的尊贵。哦,其实是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生命的尊贵我们才会升起恻隐之心、爱心。其实亲人之间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看不到对方生命的尊贵,只看到对方的价值,那么就只有看重,而没有‘尊’。”
张:“是的,而没有‘尊’的爱,可以是喜欢,可以是依恋,可以是占有,但不是爱。因为生命在这里没有被看见。”
林:“我内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被看见’。因为没有被看见,所以希望被看重。”说到这里,小林的内心一阵酸痛,眼角有些湿润。
沉默了一会儿。
张:“是的,因为我们看不到生命,就用‘重’替代了‘尊’。用社会地位、金钱作为‘尊’,而这样的‘尊’是对生命的亵渎,是对生命的不公平,命就有了贵和贱。”
张:“生命就在这里,我们为什么就看不到呢?因为我们将生命当作了工具,是为我们自身欲望服务的工具。生命成了我们的奴仆。”
沉默,沉思。
张:“我们要在他人身上看到了生命,才可能看到自己的生命。因为看自己更容易受自己欲望的裹挟,我们会错将欲望当成生命。如果你爱过,看到过他人的生命,你就会看到自己的生命。爱他人,那怕是爱过一个人,也是对自己终身的救赎。”
张:“因为看见生命就容易生出恻隐之心,同样,生出恻隐之心就能体会到生命的存在。传统文化将行善分为阳善和阴德,阳善是做善事让人知道,所以阳善难免混杂了名利等欲望。阴德是为善而人不知,阴德是更纯粹的善行,这就更容易是出自恻隐之心。积阴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发现生命、体验生命的一种方法。”
小林:“恻隐之心,是一种很微小的感觉,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没想到它却是人心翻转的支点。恻隐之心是与看见生命相连的,与生命的尊贵相关的,我觉的同情和恻隐之心不完全一样,需要细细地体验。但无论如何,我找到了方向:去发现生命的尊贵,看见别人的生命,也看见自己的生命。不用通过让别人看重我而看见我,生命会自然很多。我感觉这种体验将是颠覆性的,这一个支点的改变,会引发很多心理上的连锁反应。非常感谢!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谢谢!谢谢!”
分析:
什么样:“什么样”、“怎么样”、“怎么啦”是对现象提问,在分析一个事物时我们往往会从现象入手。描述现象应该是不加评判的直接描述自己的体验,这样的描述可以称为‘白描’。在对话中,小林为了让体验更清晰一些,于是努力地体会了一会儿。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时,内心里需要有一个潜台词“他怎么啦?”这样的潜台词,可以帮助咨询师处于一个对现象开放的状态。
到底怎么啦:“到底怎么啦”是对本质提问,当有足够的现象观察之后,我们需要去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种寻找是通过抽象的方式获得的。抽象有两个途径,一是概念,一是象征。概念是理性思维的抽象,象征是情感思维的抽象。
语词分析:对“尊重”的语词分析使谈话深入,这不是偶然现象。因为语词意味着概念,而概念对应着心理结构;对语词进行分析就是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特别之处还在于,中国字是象形字、会意字。要注意,是“象”不是“像”,“象”是抽象之“象”,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周易系辞》)。成象,是进入象征世界,是形而上的存在,是本质,所以语词体现了本质;成形,是具体的事物,是形而下的存在。
语词构成了整个文化的象征界,而个体心理很大一部分是文化象征界里的文化碎片衍生的结果。为什么说是文化碎片而不是亚文化?因为亚文化是自恰的,而文化碎片自身是冲突的、不完整的。由于东西文化的冲撞,我们的成长是各学了一些,又都不完整。就像是两个花瓶打碎,我们捡起了它们各自的一些碎片,但拼不出一个完整的我。
如果个体的心理只生活在文化的象征里,不和自己具体的生命结合,那么其心理也是不健康的。而语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初的生命之根,与生命的体验接续上。文化,是以文“化”生命,是帮助生命,滋养生命的。如果不和生命相连,文化就是克生命的,压抑生命的。
语词是大众的、普遍的,对语词进行分析就是对普遍人性进行分析。对个体来说,人性的东西,他具有但可能不自知,所以是对他而言,语词分析是潜意识分析。
语词分析能揭示概念的本质。比如,“奢侈”,是“大者”“人多”,指的是在人群中,表现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者。“奢侈”这两个字的“象”和“意”就已经表现出了它的本质。“陪伴”,是“耳立口”“人半”,倾听他人的诉说,他人不完整,与他人结合,这就呈现出了“陪伴”的本质。
覃浪峰 2021年12月于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