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林最近有了反复关门的毛病,总感觉门没有关好,要反反复复关几次门,拉十几次门把手,才感觉安全。这非常浪费时间,但他又控制不住自己,内心十分痛苦。于是,他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咨询中发现,小林反复关门症状的出现时间和他考研复习不顺利有相关性。小林这段时间考研复习不顺利,心里开始担心考不上。小林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尽管他们嘴上说无所谓。表哥也来电话鼓励自己。表哥是研一的学生,自己从小就和他做比较,周围的亲戚也常常把这两兄弟拿来做比较。小林早在心中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研究生,而且必须应届考上,不输给表哥。小林无法消除对考研的担心,内心里充满不安全感。他就把内心里的不安全感,投射在关门这件事上。因为关门是可控的,多关几次就可以获得安全感。所以,小林就通过一件简单可控的事,来获得安全感,来冲抵考研的不安全感。咨询师告诉小林,他反复关门是对考研不安全感的防御。于是,小林和咨询师一起仔细地讨论了考研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考研的不安全感,反复关门的症状也减轻了。
小林的人生之路,一路走来,在读研、写论文、工作、处对象、结婚生子等等每一个人生的重要关口,他都会出现或反复关门、或反复洗手、或反复去医院检查等症状。每次进行心理咨询之后,症状会减轻一些,但到下一次心理压力出现时,症状又会出现。
于是小林又走进了咨询室,这一次咨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减轻症状,而是想找到原因,从根本上解决。他和咨询师讨论了第一次症状发生时的情况。从意识的角度来说,小林下决心必须考上研究生,“必须”就代表很强烈的意向性。同时,这也会激发一个同等强度的对考不上的恐惧。“必须”与“恐惧”是一对体验,有必须之事,就有担心达不到而产生的恐惧。如果把必须变成希望,不是必须考上,而是希望考上,那么压力就会小很多,恐惧程度降低了,也就不必用强迫的方式来对冲了。
当时在准备考研的小林能放下这个必须吗?不能。小林感到自己在当时是无法接受让父母失望和输给表哥。让父母以自己为荣、胜过对手,是小林当时成功的标志。人生必须成功,是小林的天然信条。
如今三十而立的小林,一路走来,调节心理的重要方法就是改变成功的定义。但是小林明白,当你将学业定义为成功时,学业就是你的压力源;当你将爱情定义为成功时,爱情就是你的压力源;当你将健康定义为成功时,对健康的关注也会变得过度。
人生为什么必须成功?小林问自己。如果不成功会怎样?人生没有意义,白活了。小林这时突然想到了死亡。小林觉得必须成功是和死神在赛跑,是赶在死神来临之前,把生命活出来。小林突然意识到,从小到大的努力,是对死亡的恐惧,所有的焦虑是死亡焦虑所幻化出来的。小林明白了自己对成功的追求是“生”意识的体现,而当“生”意识被意识到时,“死”意识也就渐渐浮出水面。“直面死亡”这句话对此刻的小林就不是一句心灵鸡汤式的知识营养,而是严肃的、生死悠关的考验。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成语划过小林的脑海,小林感觉到自己如同英雄一般走向死亡的领地:这里遍布失败、丧失、被出卖、被欺骗、误入歧途、一事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死亡的方式太多了;被误解、被嘲笑、被抛弃、被孤立;可怜、贫穷、疾病;命运多舛、劳而无功。这里是阳光照不到的暗黑之地,是小林以前拚命想逃离的地方。今天他来了,这是他内心里的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地藏菩萨的格言,今天成了小林的格言,这是小林万万想不到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英雄,英雄是他崇敬的,但他并不想成为英雄,他只想过小日子。但此刻他知道,他要进入地狱才能拯救他自己,拯救他的生命,把生命从死亡的阴影中夺出来。
“让一切灾难都来吧!”他内心里产生出一股面对一切的勇气。他脑海中出现了小时候看的《希腊神话》中的插图,普罗米修斯被钉在岩壁上,鹫鹰每天去啄食他。
小林感到每一种灾难都是射向自己的利箭,自己已是千疮百孔,不仅仅是心痛,是整个人,整个人生都是痛。
痛苦如同一场洗礼,他知道自己蜕变了,如蛇蜕皮,思想蜕去了一层蒙在表面的杂质,他触到了生与死。他以前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什么,人与人的恩怨情仇是什么,但他现在知道生命是什么,虽然这并不好用语言去描述,但他感觉到了踏实,一种不依赖什么就有的踏实。
小林结束了咨询,他不再追问咨询师:自己是不是好了?什么时候会好?别人是不是有同样的心理问题?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生死,明白了心理疾病其实是对死亡和苦难的逃避。他不再担心心理疾病的复发了,他想起了舒婷的诗句,并以此为总结:
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
心中只剩下
一片触目的废墟……
但是,我站起来了
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
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没有任何力量)
能把我重新推下去
......
后来,小林利用休息时间去做义工,有时去大学做讲座,有时去医院做讲座,演讲的题目是《心理症状与死亡焦虑》、《穿过死荫的幽谷》、《成为自己的英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