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目 录








罪的研究(一)

作者:覃浪峰  发布时间:2014-05-20  查阅次数:5062 次

罪是道的反面,对道的追寻有多少,对罪的探究就有多少。

   因为罪,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他们的眼中应该是满含泪水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美好的生活,而是不能永生了。他们必须面对死亡。当他们看到耶和华神在伊甸园边上安置了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不让他们靠近生命树(永生之树),他们的绝望可想而知。现代心理学、哲学的研究表明,死亡恐惧是人类心理结构的起点。我们一生都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用基督教神学话语体系则可表述为我们一生都活在罪中,因为“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我们用繁衍后代、用意义、用自我完善、用创造、用价值、用享乐等等,来对抗死亡恐惧。这些对抗死亡恐惧的方式,最终都变成人内在的需要,所以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感受到死亡恐惧,但却时时想着自己的需要。所以心理学上说,人所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死亡恐惧的防御。这些需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层面(归属与爱的需要、他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精神层面(认识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亚当和夏娃当初的罪行是与神疏离,罪的根源是想成为神。(创世纪35 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这个罪的根源是结构性的,是不可能避免的。因为人的身上有神的灵,便有成为神、象神那样的冲动——有创造、有求智慧的本性、有全能的冲动。(创世纪2:7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现今的人类,依然禀承着神的那口气,依然有着灵,依然有想成为神的冲动,依然对神是疏离的。这就构成了我们罪的一部分。我们罪的另一部分则是对自我的疏离。我们不面对自己的死亡,我们躲在社会文化的背后、他人的背后,用虚荣、用情感依赖、用主流文化的价值来认识自身的价值,进而来防御死亡。我们只有向死而生,在死亡的面前,反省自己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和自己紧紧地在一起,而不是和别人的评价,别人的价值观在一起。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负起责任,不是自责而是行动,是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行走。这个十字架就是我们的罪——我们对神的疏离,我们的不顺服、我们必须汗流满面地讨生活,以及为防御死亡恐惧而产生的各种层次的需要。(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纪319)我们要独自面对我们的罪,独自去洗掉这些罪,完成自我的救赎。罪的反面就是道——洗罪的过程,圣洁的过程,就是个人生命之道。人生是一场修行,赢得自我就是这修行的第一步。

 

覃浪峰 2014/05/20于成都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访客评论

覃老师,亚当夫妇他们是最开始的两个人,他们必然没见过死人,也体验不到死亡是啥,也没看过死亡的状态,他们对死亡是没有概念的,就像让他们理解汽车是啥东西一样,我觉得是不是还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主角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