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目 录








情绪类型与因材施教

作者: 覃浪峰  发布时间:2023-09-04  查阅次数:287 次

情绪情感是意志行为的动力。从心理过程(知、情、意)来看,一个高认知能力的人,即俗称“高智商”的人,他是否使用其能力,取决于他的情绪情感。他如果没有相应的情绪情感推动,他也不会使用他的高认知能力。我们常在新闻上看到,某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当保安等等。人们常常感叹,他们这么强的学习能力,为什么不去考一些证书,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这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有高的认知能力,却没有足够的情绪情感力量,来推动他们行动。

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些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个体,认知能力不强,却热衷于自制潜艇、直升机等,用他们不多的一点学识和学习能力,花几年的时间,却也能让潜艇下水、直升机上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情感的力量,当人们有所热爱时,总能克服重重困难,去实现目标。

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的心理过程中,情绪情感处于中心位置。情绪情感推动意志去实现认知活动,而认知活动的结果又丰富情绪情感的体验。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周期。

家长、老师普遍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也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但是,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情绪情感教育都是薄弱环节。本文将讨论情绪与教育的关系,而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则另著文章讨论。

恐惧

恐惧情绪是人类基本的行为动力之一。人类的许多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逃避恐惧或是消除恐惧。对于学生而言,恐惧成为学习动力之一,也是很正常的。比如,因为恐惧老师的批评,而按时完成作业;怕迟到罚站而准时到校;怕扣操行分、怕请家长而遵守纪律等等。老师和家长也会设计很多规则,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恐惧情绪。这些教育方式可以称为“恐惧管理法”。即使在企业管理中,也会使用“恐惧管理法”,比如,末位淘汰制。

在人们的娱乐消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恐惧情绪的宣泄消费。恐怖片、战争片和动作片都需要调动起观众的恐惧情绪。综艺选秀节目,必须有淘汰环节,制造紧张与“恐惧”,才会有收视率。从恐惧情绪的宣泄消费中,我们可以想象,恐惧在个人生活中占了多大的份量!

快乐

寻找快乐、享受快乐是人类基本的行为动力之一。快乐与恐惧相比较,恐惧的力量更大。恐惧可以打破快乐,而快乐很难掩盖恐惧,即使掩盖也只是暂时的。

“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只能是在消除恐惧之后,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实现。

恐惧和快乐都是行为的动力。恐惧适合于推动短时间、高强度的行为,而长时间的行为,则应该由快乐来推动。

对于其他情绪和情感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幼儿和儿童而言,恐惧和快乐是推动小船前进的两只桨,家长和老师要利用好这两只桨,不可偏废。

构成“快乐学习”的方式很多。如果孩子对学习的材料有兴趣,那么就容易形成“快乐学习”。如果兴趣不浓,家长和老师就要激发孩子的兴趣。明窗净几,一杯饮料,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快乐学习。母亲看着孩子作业,浓浓的亲情,也可以构建出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孩子和家长讨论,各讲心得,甚至辩论,也是一种快乐学习。和同学一起作业、讨论、竞争都可以构成快乐学习。有时候一句温暖鼓励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快乐学习。

学习内容过难或过于简单,都会打断“快乐学习”的节奏。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学习中的难点,帮助他多用一点功夫,多想一些办法,跨过一道道学习的门槛,有节奏地快乐学习。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家长也要增加一些学习内容,因为快乐学习的最终动力来源于成长感。每次学习或一段时间的学习,要让孩子有一些成就感和成长感。

荣与耻

随着教育和年龄增长,小孩子有了荣耻之心。荣,是获得了荣耀和光荣等高价值评价时的情绪体验。耻,是羞耻之心,是受到了批评、指责等低价值评价时的情绪体验。

荣耀和羞耻是高级的情绪,胜过恐惧和快乐,并成为个人重要的行为动力。恐惧和快乐与肉体的感受更接近,而荣耀和羞耻更接近精神层面,所以,荣耀和羞耻胜过恐惧和快乐,是精神力量战胜肉体力量的第一次体现。“为荣耀而战”“知耻而后勇”是个人的精神力量第一次迸发。老师和家长要促成这样的迸发,使孩子成为拥有精神力量的人。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荣耀意识。让孩子不仅因为恐惧而去行动,更多的是因为荣耀而去行动。比如,幼儿园里的贴小红旗、小五星,老师家长的口头表扬等等。用表扬、赏识、激励等方法,我们就可以构建“赏识教育”。

荣耀和羞耻是一对意识,当我们培养孩子的荣耀意识时,相应的羞耻意识也就产生了。所以“赏识教育”不是没有批评,只是在赏识的同时,批评已经产生了。

 

情绪与人格类型

我们根据享乐-痛苦、恐惧-安全、荣耀-羞耻三组情绪,对人格进行分类,对应的三种人格是,享乐型人格、控制型人格和好胜型人格。享乐型人格追求享乐而逃避痛苦;控制型人格内心有不安全感,需要通过控制、完美、有序、仪式等方式获得安全感;好胜型人格追求荣耀,通过战胜别人获得尊严。这三种人格的典型人物是猪八戒、沙僧和孙悟空。这三种人格的划分与弗洛伊德本我的划分是一致的,猪八戒代表口欲期,沙僧代表肛欲期,而孙悟空代表生殖期。

我们可以分辨出孩子身上的人格特质,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教育。享乐型的孩子,物质欲望强烈,但自尊心并不强,教育中以欲望为饵,诱导他们努力学习或做家务。比如,做家务与物质奖励挂钩,学习与物质奖励挂钩。享乐型的孩子比较务实,长大后也会直接奔着金钱去做事。如果小时候吃过苦,有一定的吃苦能力,那么他们在经济上取得一些成就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没有吃苦能力,他们就会呈现“得过且过,享受眼前”的状态。培养他们的吃苦能力,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好胜型人格的孩子,自尊强,不屑于所谓的物质奖励,更看重荣耀和名誉。只要调动起他们的好胜心,他们就会努力奋斗。他们自尊心强,所以在批评他们时,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以鼓励为主。他们的优点是自尊心强,能自觉努力,但是缺点也是自尊心强。由于自尊心强,他们容易自大自负,而经历挫折之后,又容易陷入自卑。由于自尊心强,他们的奋斗目标可能不实际,从而蹉跎岁月。对于他们的教育,重点有二,第一是要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之后,坚持自信,从低谷中爬起来。第二是要让他们学会务实的去设定人生目标,用具体的人生目标代替对“虚名”的追求。他们的成长过程如同孙悟空的成长过程,不要去追求“齐天大圣”的虚名,老老实实地去干一件“取经”的实事,这样他们的人生就顺了,就不会为了“虚名”而胡乱折腾。

对于控制型人格的孩子,其实不用太担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他们内心里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很努力,他们会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相应的成绩。他们的问题是在于紧张,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他们对于不确定性的耐受力低,凡事要思考周密,要在掌控之中。父母对这样的子女,可以帮助他们将确定感放在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结果上。比如,可以传递这样的理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问收获,只问耕耘”等等。再进一步,可以让孩子去直面可能的负面结果,成为一个可以承担失败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一直在预防失败的人。让孩子知道,目标是追求成功,而不是避免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对于控制型人格的孩子,其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慢慢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访客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