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近年来社会非常关心的心理疾病,每年因抑郁症夺走生命的人不计其数,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令人唏嘘不已,如此年轻靓丽的生命就这样猝然离世,怎能不痛心惋惜!今天又传来巨星李玟轻身亡故的信息,这样一个出道多年,集美貌、才华、勤奋、善良于一身,同时还擅长社交,个性随和而坚韧的人,怎么也会被抑郁症压垮?难道抑郁症真是防不胜防,难以康复?
我们首先来理解一下抑郁的痛苦。人活着是需要意义的,当我们对生活还有美好的感觉时,比如觉得有想吃的,想玩的,能够感受到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感受到花是香的,草是绿的,那么生活就是有意思的,这个意义不需要自己有意识地去定义,有感觉意义就自然呈现。
这个感觉不是说大脑仅仅对事物有一个知觉,比如知道树是绿的,花是香的,而是这种知觉会让大脑产生某种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五羟色胺等,这时候意义感才会呈现出来。我把这种能够产生意义的心理状态叫做情感体验状态。也就是说,外在刺激本身并没有意义,即使它能让我们产生知觉,只有内在生发的情感才能赋予它意义,并让大脑分泌神经递质。由于这种可以产生意义的情感来源于生命本身,所以又叫做生命情感。
当一个人缺少对外在刺激赋予意义的生命情感,大脑就会处于神经递质缺乏的抑郁状态,不再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即所谓的行尸走肉的状态,虽然人还活着,但灵魂似乎已经死去,一切维持生命的行为都会因无意义感而变得无比艰难,为了不再那么累,所以一些抑郁者选择放弃生命。
可见,抑郁是由于内在生命情感的缺乏,无法再感受生活意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抑郁者在还没有抑郁时,不是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吗?说明那时的他们也是有生命情感的,否则也不会对生活有感觉,那么这样的情感是怎么消失的呢?有人可能会说,是残酷的现实消磨了这份情感。难道生命情感都很脆弱,无法抵挡残酷的环境?如果是这样,那么抑郁症几乎就是难以避免了。
然而,事实上有些人的生命情感就很难丧失,即使客观环境多么残酷,外在压力多么巨大,他们仍然没有抑郁,内心始终有着饱满的生命情感去感受生活的意义。比如身陷囹圄的文天祥,在暗无天日的牢笼里还可以书写《正气歌》;受困于纳粹集中营的弗兰克尔,在饥饿、病痛与死亡的阴影下,仍然可以体验到生活的意义。为什么他们的生命情感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扑灭,反而是更加充沛,而另一些人的环境还没那么差,却完全无法承受挫败与打击呢?
有人说是因为他们不够坚强,但其实很多抑郁者已经在痛苦中挣扎很久了,他们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这种努力也不可违不坚强,因为抑郁的痛苦是很难忍受的,即使是像文天祥、弗兰克尔这样能吃苦的人,如果真的抑郁了,恐怕也未必能熬过去。所以,抑郁并不是软弱的结果,而是他们的生命情感出了问题,才会走向抑郁。
抑郁者的生命情感在抑郁之前就已经有问题了,只是因为当时的环境还能够支撑这种情感的满足,所以问题不呈现出来,一旦失去了环境的支撑,抑郁就成了必然的后果。这些情感的共同特点是需要得到现实的满足,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外求型情感。
外求型情感所赋予的生活意义需要现实的配合才能呈现,比如成功是有意义的,那么就需要取得现实的成就才能呈现;亲密关系是有意义的,那么现实中就需要一位不离不弃的爱人;舒适安逸的生活才有意义,那么现实就不能太艰难,如果有病痛和麻烦困扰,生活意义也就不在了。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情感都属于这种外求型的情感,那么一旦遭遇现实的挫败和不如意,并且长时间处于感受不到生活意义的状态,就必然会面临抑郁。
要想远离抑郁,就必须具备另外一些生命情感,我把它叫做内生型情感。这类情感的特点是情感所赋予的意义不需要外在配合,只要生发了就自然呈现。
比如爱的情感,不管是爱人、爱自然、爱事业,还是对兴趣的热爱,爱的情感一旦生发了,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即使爱的对象没有回应,甚至不复存在,这种情感也不会消失,因此意义始终都在。审美的情感也是如此,有一双审美的眼睛,就总能发现美并感受生活的意义。还有探索欲、求知欲也是内在自然生发的情感,这个世界充满奥秘,生命本身也是神秘莫测的,探索未知,获得智慧,也自然而然地丰富着生活的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抑郁者在抑郁之前,也能感受到这些情感,只是抑郁以后才感受不到的。是的,或许抑郁之前他们也能感受到爱和美,也会有好奇心,但是这些情感只是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而已,从来就没有单独成为其生活的意义,只不过是他们外求型情感的点缀罢了,对他们来说,外求型情感的满足才是支撑生命意义的基石。
能成为意义的情感就好像一块支撑自我站立的基石,基石稳固自我就可以站立得稳。如果内生型情感是这块基石,就等于是让生命本身在支撑着自我,只要一息尚存,这支撑就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成为支撑的只有外求型情感,那么一旦遭遇挫败,那自我也就摇摇欲坠了。
因此,要远离抑郁就需要内生型情感来赋予生活稳定的意义,这一情感不能等到抑郁之后才来培养,因为抑郁时要培养情感会更艰难;也不能让情感只停留在可有可无的萌芽状态,如果情感只是可有可无,就说明其重要性还不足以提供存在感。
所以最好可以从小抓起,在对孩子进行知识启蒙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内生型情感,在这方面文化应该能扮演重要角色。无论是东方的儒释道,还是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都在试图挖掘生命中自然生发的情感,如仁义、忠勇、慈悲、包容、敬畏、博爱等,以超越肉体对欲望的执着,获得可以超越孤独、苦难和死亡的稳定存在感,让抑郁不再有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