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目录

咨询中心信箱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作者:陈虹   发布时间:2006-06-17  查阅次数:10039 次

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做一个真正的人,意味着奉献你的全部精神力量,以便使你周围的人们变得更美好,精神上更丰富;以便使你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你身上,从你的精神劳动中得到某些美好的东西。”真正的人是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展现。我们要培养的不只是高智商的人,还应该是正直、善良的人,并且是对我们的社会有正面价值的人。他不仅在智力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更是心灵和人格的成熟。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成绩优异,但情感冷漠,自我中心,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或自卑自怜,怨天尤人。他们缺乏真正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对周围的人也缺乏同情和合作的精神。这样的人不仅很难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自己的家庭情感生活中也很难获得幸福,甚至成为社会的危害。

因此,育人应该重在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自尊、自强、谦逊好学,有同情心,有责任感,对待挫折有着坚忍不拔的勇气。这样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价值。

首先,自尊感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它是一种由于自我认同而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感,他就会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以“他尊”为中心,常常会因为别人的论断而怀疑自己的价值,在自卑和自大之间徘徊,对自我感到迷茫,所做所为都是为了讨好迎合或控制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很难尊重别人,也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建立孩子自尊感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自己,进而也会尊重别人。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工作的确定性感受。比如,一个自信的小学生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寻找条件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缺少自信的孩子,看到试题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试题带来的压力,产生焦躁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爸爸妈妈会怎么批评我?结果20分钟过去了,他根本没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最后他得出结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自信的缺乏使人丧失了面对挫折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不幸之中最大的不幸是丧失勇气,而成为一个畏葸不前的胆小鬼、可怜虫。如果,你丧失了勇气,你就可能丧失一切,包括你的荣誉、自尊和对你的信任。”也可以说,有了面对挫折的勇气也就拥有了自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要帮助孩子在挫折面前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内心体验。在孩子遭受挫折时,不是责怪他们的无能,而是和他们站在一起去面对困难,分析分解困难,一起去经历困惑、痛苦和成功的喜悦。教育者人道的使命就在于,让学习最差的学生感受到成绩的欢乐。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应当感到和意识到:我是个学习不好的人,我将一事无成,不会有什么出息了……这样,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困难本身上,不会把是否成功的结果与自我否认联系起来,因此不会沉浸于害怕失败的恐惧中。这种良性积极的处事态度所带来的内心体验就能给孩子带来勇气,获的自信。

 责任心也是人之为人的一项重要的品质。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或快乐产生了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又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会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责任心分对内的责任心和对外的责任心。内在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外在责任是指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内在责任心建立在自尊自信的基础之上,自尊才会自爱,自信才会有能力为自己负责。它表现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外在责任又建立在内在责任的基础上,很难想象不能为自己负责的人能够真正为别人负责。它是一个人成熟和有力量的表现。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要从培养内在责任入手,做家长的不要事事包办,过度保护,生怕孩子因为自己的过错受到惩罚。这样,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使他们活在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虚假的全能感中,一旦现实不允许他们这样生活,他们就会变得退缩而无助。因此,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尽量让孩子去承担行为的后果是非常必要的。

  谦逊好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的人能够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而要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精神,一是兴趣,二是谦逊的态度。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它是指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一种自动反应。如果孩子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谦逊的态度是不断进取的动力,谦受益,满遭损,当一个人真正感到自己无知时才会去求知。所以,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探索未知的思想方法和无限广阔的可能性,激发孩子潜在的探索欲望,再加上兴趣的导向,孩子就有可能走向个性化的自我实现。
  除了以上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真正的人还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人的一生都活在对各种情感的体验中。如果一个人不能识别自己的内心感受,就会生活在混乱、焦虑与无名的恐惧中,别说关爱别人了,就连自己也爱不起来。现在这种情感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因为许多家长就是情感贫困者,他们无法识别孩子的内心感受,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他们,使下一代也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成为新的情绪贫困者。他们无法感知别人的感受,缺乏同情心和爱的能力。不仅自己活得痛苦,也让周围的人感到难受。因此,教育者应特别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帮助他们识别和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体验,为这些情绪命名,这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体会别人,具备同情和关爱别人的能力。

 总之,一个真正的人是一个拥有德性的人。这种德性不仅是智慧的展现,也是爱与意志的表达。要育人,首先自己要成人。所以,教育者首先要追求自己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才能真正培养出真正的人。

 

 

访客评论

我就觉得我就是那样的人。我该怎么办?我的QQ583528796

有心里问题的人

其实作者是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对啊.就算不能十足也可以以此为鉴啊!心理健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WILLOW

有所受益了!不过,这个地球上还有太多的人几乎永远没有机会成为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真正的人”!愿自己健康地成长下去!

小周

发布评论 发布者姓名: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评论内容: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制作  版权所有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