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由“教”和“育”组成的。“教”有传授之意,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育”有培养之意,就像小树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要适时地灌溉和施肥。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在于培养其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能力认识自己,实现自己,同时又具有仁爱之心,有能力关爱自己和他人。当然,知识技能的传授是重要的,这既是个人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为我们只能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但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培养,就有可能会打造出两种人。一是高分低能者,这些人缺乏创造性,因为他们不能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愿意做什么?只是一味地复制别人传授的东西,成为实施知识技能的一个工具。二是有能力的破坏者。他们聪明能干,掌握着高端的知识技能,而且富有卓越的创造力。但却用于反社会的事业中,成为人类的罪人。比如,冰毒的制造者,他或许是个化学天才,但却坑害了无数健康的生命,使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可见,只教不育犹如授人以刀,如果对方不具有人的德性,那么,不是伤了自己,就是伤了别人。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它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中。一个施教者可能面对不同的受教者,而一个受教者也可能接受不同施教者的教育。比如,一个老师常常要教几十个学生,而一个学生不仅要接受老师的教育,还要接受家庭的、社会的教育者的影响。这样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对施教者的要求非常高,他们既需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受教者实施统一的,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育措施;同时,又要针对一个受教者协调不同施教者的关系。
其中,因材施教又包含了多重含义。个体的成长不仅与他自身的特点有关,比如,外表、气质、性别等,还跟他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比如,教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做一道需要抽象逻辑思维才能完成的数学题就是不恰当的,因为他的大脑发育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如果强行教授,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很难理解,甚至还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可见,因人、因时施教是教育者需要掌握的火候。就像大师傅炒菜一样,不仅要注重每道菜的品质,掌握不同的火候,还特别需要注重不同配料和佐料的搭配,使其色、香、味俱全,还富有营养。这种搭配就是指不同施教者的相互配合。配合的基础是一致的教育目标,配合的方式和各自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父亲的教育比较理性、有原则性,他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责任感。而母亲比较温柔体贴,这种爱有助于孩子情感的发展,使他们建立关爱别人的能力。这种配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经常而有效的沟通,不仅在教育观念和目标上,也在教育方法上,因为一旦施教者变得不一致,孩子就会陷入混乱。所以,一个孩子的教育牵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
教育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俗话说:言传身教。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在于你是怎么讲的,更在于你是怎么做的。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在如何做人方面教育者说十句话,不如做一件事。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要说谎,引经据典,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和道理。好不容易让孩子信服了诚实的美德。可第二天,家长就因为某件小事对别人说了谎。于是,以前所有的说辞都被这一行为功亏一篑了。所以,教育最忌说一套做一套,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如果他们所讲的与他们身体力行的不一致,受教者就会产生混乱,对传讲的东西产生怀疑,甚至理所当然地效仿教育者的不良行为。因此,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仅要懂道,还要行道,要培养自己的内省能力,对自己传讲的东西,要身体力行地活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打动学生,影响学生。
教育不仅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随着个体的成长,受教者从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育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自我教育为主,即主动寻求知识和教导。所以更具主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个体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败,当自身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应对这些挫折时,自我教育的需要就产生了。比如,一个刚刚做母亲的人,不知道应该怎样抚养自己的孩子,就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有关育儿知识方面的书籍,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各种阶段及其特点,学习去做一位合格的母亲。自我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需要产生以后,人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各种音响媒体、学校、各种专家以及有经验的他人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和经验。这种主动接受教育的形式,既针对性强,又能很好的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所以教育的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教育和受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终身都需要进行的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再加上人格的成长和完善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都需要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教育。教育者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更新知识,自我成长,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去传讲,同时,也能以自己不断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周围的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相关人群,充当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比如,孩子一般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但孩子的一言一行常常反映出施教者的本性。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们单纯稚嫩的话语常常会击中我们的要害。善于思考的父母就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修正自己。
可见,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会伴随我们的一生。而教育除了知识技能的传播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以及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一种内省和反思的能力,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